當極端天氣成為快遞物流運輸時效與安全的“攔路虎”,一場由政府部門、科技企業與物流龍頭共同發起的協同創新,正在上海青浦落地生根。

在上海市數據局的關心指導下,青浦區積極深化快遞物流數據創新實驗室建設,創新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模式,撬動多源數據融合應用,孵化形成數據產品和服務,促進數據要素安全有序流動,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日,依托青浦區快遞物流數據創新實驗室平臺,在青浦區數據局的牽頭指導與青浦區氣象局的氣象數據支持下,圓通速遞聯合上海華云實業,成功落地極端天氣訂閱場景與司機端異常天氣核驗場景,以數據賦能破解快遞物流行業“看天吃飯”的痛點,為物流運輸效率與安全筑起“氣象保障屏障”。
極端天氣訂閱場景:從“被動應對”到“主動調度”,守護運輸全鏈路
在快遞物流陸運干線運輸中,暴雨、大雪、道路結冰等極端天氣往往導致運輸延誤、事故風險攀升,傳統依賴外購氣象服務的模式不僅成本高,還存在預警精準度與適配性不足的問題。而此次落地的極端天氣訂閱場景,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依托實驗室平臺及上海華云實業開發的極端氣象數據產品,圓通速遞相關業務系統可實時獲取精準的異常天氣預警信息,并將其深度融入運輸全流程。在路線規劃環節,系統能提前識別高風險路段,幫助司機規避暴雨、結冰區域,經初步驗證,該場景下的核心預警能力已可替代約90%的原外購服務,不僅直接降低采購成本,更讓陸運干線延誤率顯著下降,快件時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在安全保障層面,針對道路結冰、大雪等極端天氣,預警信息會第一時間向司機推送風險提示,強化安全駕駛意識,預計可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減少因事故造成的直接與間接經濟損失。而在裝卸調度環節,氣象數據更成為“調度指南”——根據天氣預判,圓通速遞可合理安排平板車、高欄車進入特定雨棚作業,將傳統“臨場協調”的被動模式,轉變為“提前規劃”的主動調度,不僅提升了現場響應效率,還節約了人力配置,實現異常天氣下裝卸作業的現代化轉型。
司機端異常天氣核驗場景:從“人工核對”到“自動核驗”,破解考核公平難題
對于快遞物流司機而言,運輸途中遭遇突發異常天氣導致時效延誤,往往面臨“責任難界定”的困境;而對企業來說,傳統人工核驗司機上報的天氣信息,不僅耗時耗力,還易出現判斷偏差。
此次落地的司機端異常天氣核驗場景,借助氣象數據的權威性與技術的自動化能力,為這一行業痛點提供了創新解法。此前,當司機在運輸途中遭遇大雨、大霧、道路結冰等異常天氣時,需通過APP主動上報以申請時效考核豁免,但總部需投入大量人力逐一核對信息真實性與時效影響,流程長達數小時,人工成本高且效率低下。
如今,依托上海華云實業開發的自動站稀疏矩陣建模與氣象要素查詢算法模型與能見度圖片識別算法模型,圓通速遞相關業務系統可實現對司機上報信息的“自動+精準”雙重核驗——系統會實時比對上報地點、時間與對應區域的氣象實況數據,快速判定天氣異常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對運輸造成影響,為時效考核豁免提供客觀、公正的依據。這一轉變不僅將人工核對成本降低60%以上,還將核驗流程從“小時級”壓縮至“分鐘級”,大幅提升處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客觀數據替代主觀判斷,既保障了考核公平性,也讓司機無需再為“證明天氣異常”耗費精力,顯著提升了司機群體的職業滿意度。
從極端天氣下的運輸保障,到司機考核的公平化升級,青浦區快遞物流數據創新實驗室協同多部門的協同創新,構建了“政府搭臺、數據賦能、科技轉化、企業受益”的快遞物流數字化轉型新樣板,讓氣象數據真正成為快遞物流運輸的“導航儀”與“安全閥”。
青浦區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上海市數據局的指導下,實驗室將持續聯合區氣象局、上海華云實業,孵化更多氣象+快遞物流的數據產品與服務,讓氣象數據賦能更多快遞物流鏈路,為快遞物流行業應對天氣挑戰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青浦經驗”。同時,實驗室也將繼續發揮平臺優勢,推動多元化數據聚合,打造一批特色標桿場景,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為城市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