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明確指出,“應用場景是連接技術和產業、打通研發和市場的橋梁,對促進新技術新產品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具有重要牽引作用。”
此次國常會將場景培育作為重要議題,表明我國要通過系統性場景創新,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國常會對場景培育的強調,立足于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與長遠戰略。從宏觀層面看,這一部署包含三重戰略意義。
場景培育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路徑。會議指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新技術新產品需要由產業端提供大量“訓練場”作為場景,不斷迭代優化升級,才能形成具備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技術體系。
場景培育是打通創新鏈條的關鍵舉措。國常會明確了場景在連接技術與產業、研發與市場間的橋梁作用。這種橋梁角色對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問題尤為關鍵。
場景培育是構建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載體。通過場景引領,能夠加速形成從技術突破到產業應用的完整閉環,促進創新要素有機融合。
國常會還明確了場景培育的優先方向。會議指出,要面向產業發展前沿和重大技術攻關需求,優先布局一批新領域新賽道場景、高價值小切口場景和跨區域跨領域綜合場景。
新領域新賽道場景代表著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這類場景聚焦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為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提供試驗空間。
高價值小切口場景瞄準特定領域精準突破。這類場景雖從“小處”入手,但能夠快速驗證技術實用性,形成示范效應,解決實際問題。
跨區域跨領域綜合場景強調整合性與系統性。這類場景打破地域和行業界限,推動數據、技術、人才等要素跨域流動與協同創新。
硬件建設是場景培育的物質基礎,軟件支撐是場景培育的制度保障。國常會提出了“用改革創新辦法培育更多新場景”的具體路徑,明確要推進基礎設施和平臺等“硬件建設”,做好法規、制度、政策等“軟件支撐”。
場景培育不是單一主體的責任,而是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協同的系統工程。國常會特別強調要“加強部門協同,健全監管機制,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國常會此次部署,不僅明確了場景培育的戰略意義,更提供了具體可行的實施路徑。這一切都指向一個目標——讓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助力新質生產力加速成長。
可以預見,隨著各類場景的加速涌現,我們將見證更多創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廣闊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