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涪陵區的理工清科(重慶)先進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理工清科研究院),正成為全國MOF材料研發、生產與商業化應用的“橋頭堡”。
諾獎大師與中國弟子的“重慶緣”
據上游新聞記者了解,本次諾獎得主之一、被譽為“MOF之父”的奧馬爾·M·亞吉教授,不僅是該領域的奠基人,也是研究院的科學顧問。而研究院的另一位關鍵人物——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王博教授,曾師從亞吉教授多年,深諳MOF材料研究的精髓。

北京理工大學王博教授(左一)和諾獎得主亞吉教授(右一)。
這對“師生檔”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在重慶結出碩果。2022年3月,由北京理工大學學科性公司——理工清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涪陵區聯合共建的理工清科研究院正式落戶。
在亞吉與王博的指導與推動下,理工清科研究院迅速成長為國內首個MOF材料批量化制備中試平臺、全球領先的百噸級MOF材料生產基地。
從“搭積木”到“造產品”,MOF跑出產業化加速度
MOF材料是一種由金屬和有機分子構建而成的三維材料——簡單說,它就像是化學家用“分子積木”拼搭成的迷你房子。其內部表面積巨大,1克材料的內部面積堪比一個足球場,因此在吸附、儲能、過濾等領域潛力巨大。

AMC過濾吸附材料。
在理工清科研究院,MOF已不再是實驗室里的“高冷”成果,而是走進生產線、走進市場的“硬核產品”。
如針對半導體先進制程制造領域的氣態化學污染問題,研究院開發出AMC超級濾料,可高效吸附半導體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氣態污染物,性能全球領先,成果已在知名半導體企業應用。
在低空經濟領域,聯合研發的全球首款MOF固體氫動力無人機于去年成功首飛,將無人機續航提升至同等質量鋰電的三倍以上,突破行業瓶頸。
針對我國氦氣高度依賴進口的“卡脖子”難題,研究院成功開發出頁巖氣提氦專用膜材料與工藝裝置,為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提供新路徑。
此外,MOF材料在血液凈化濾材、新型硼藥、綠色建材等10大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及產業化應用。

MOF批量合成制備。
打造MOF產業高地,重慶向全國輸出“新材料解決方案”
目前,理工清科研究院已建成8000余平方米的研發與生產空間,擁有超200臺先進設備,團隊規模超百人,累計申報專利140項,孵化企業6家,覆蓋半導體、氫能、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
“MOF獲得諾獎,是對其巨大應用潛力的肯定。而我們的使命,就是讓潛力變為現實。”研究院院長丁佰鎖表示,重慶已成為全國MOF材料從研發、中試到規模化生產的全鏈條中心。未來,研究院將繼續借助AI輔助設計、聯合研發與國際合作,構建從分子設計到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推動MOF材料重慶解決方案走向全國、服務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