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早在2022年底礪博生物便憑借前瞻性的技術方向,吸引了創新工場和紅杉中國的數千萬元種子輪投資。本輪Pre-A輪融資由天士力資本和磐霖資本共同領投,融資規模近億元,將進一步加速礪博生物推進IND申報與臨床布局,并支持其在靶向RNA小分子領域持續拓展布局。
礪博生物公司科學創始人、深圳灣實驗室系統與物理生物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副所長周耀旗表示,過去幾十年,小分子藥物主戰場在蛋白質層面。然而,易成藥蛋白質靶點已近枯竭,大量“難成藥靶點”久攻不下,成為推高研發成本的關鍵因素。人類基因組中超過70%被轉錄為RNA,但僅有約1.5%最終翻譯成蛋白質。這意味著,未被充分開發的RNA靶點構成了一個遠超蛋白質靶點的、遠未開發的“新藥藍海”,關鍵在于如何精準定位這片浩瀚藍海中具有成藥價值的“孤島”。
2021年,美國FDA批準的首個靶向RNA小分子藥物利司撲蘭(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癥,靶向SMN2 mRNA剪接),以及近期PTC518高達10億美元預付款的重磅交易和ABX464在潰瘍性結腸炎三期臨床的突破性進展,都強有力地證明了靶向RNA小分子藥物是極具顛覆性的下一代藥物開發方向之一。
礪博生物創始人兼CEO詹劍與CTO方超在深刻總結國際同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開創性地打造了礪博獨有的技術路徑:利用先進AI算法高效“導航”,預測RNA上的潛在可靶向位點(“孤島”);通過濕實驗進行快速、嚴謹的生物學驗證;最后運用公司為RNA特性量身定制的小分子庫進行高通量篩選。這一高效組合拳在多個在研管線中屢獲成功,持續發現具有高親和力、高特異性的先導化合物,并穩步向臨床推進。
詹劍透露,預計2026年公司將進入臨床階段。這意味著礪博生物有望用約3年時間完成從實驗室概念到臨床候選藥物的關鍵躍遷。
深圳灣實驗室主任、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顏寧表示,礪博生物的快速成長與成功融資,是深圳灣實驗室與深圳醫學科學院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深圳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全力推動前沿基礎研究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的生動典范。
深圳灣實驗室將始終致力于構建“從實驗室到臨床”的完整創新鏈條,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匯聚全球頂尖人才,搭建更高效的轉化平臺,力爭為深圳、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生物醫藥產業貢獻更多具有突破意義的原創藥物和標桿性的創新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