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全國科普月(湖南)主場活動在岳麓山實驗室舉行。本次活動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贏得未來”為主題,涵蓋“走進科學家實驗室”、青年科技交流沙龍、“科技之光”科普市集體驗等環節,吸引全省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省級學會以及相關企業從業者,社區居民,學生代表等1000余人現場參與,共同開啟湖南科普盛宴。
活動現場,省科協主席田紅旗詳細介紹了2025年全國科普月湖南省系列活動的整體安排與籌備情況,清晰呈現全省科普工作的重點方向與特色亮點。隨后,省科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相關領導共同為“走進科學家實驗室”暨全省青少年實驗展演活動獲獎代表頒獎,以表彰青少年群體在科學探索與實踐中的優異成果,激發更多青少年投身科學的熱情。
同時,活動現場正式發布湖南省科普場館信息,公布中國科協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館)湖南高校入選名單,為湖南科普資源整合與高校科普工作推進注入新動力。
主辦方在活動現場演繹科普短劇《望星河》,播放科普紀錄片《華南虎——絕地重生》。這些內容不僅為中小學生帶來沉浸式科普體驗,更引導廣大公眾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形成敬畏自然、崇尚科學的文明社會風尚。
據悉,青年科技交流沙龍于湖南農業大學同步舉辦,300余名農大學子參與交流。活動特別邀請中南大學教授梁步閣、湖南康德佳林業科技創始人歐陽瑤力作為創業導師代表,湖南橘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莫博程作為青年創新創業代表,三位嘉賓分別圍繞科技創新、創業經歷及企業發展進行分享,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長。
“科技之光”科普市集作為本次科普月的一大亮點,在岳麓山實驗室隆平科技會堂外坪打造了一場科普“盛宴”。市集匯聚30余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省級學會、科普場館及科普教育基地的展位,集中展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生態環境、防災減災、自然科學等多個領域的新技術與新展品,讓公眾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
同時,現場設置科普大篷車、昆蟲標本展示、健康生活科普、AI智能全息健康檢測儀、棉花蠶桑科普展示、九芝堂傳統中藥文化巡展、湖南農業院士成果轉化科普展等互動項目,豐富的體驗形式吸引大量市民駐足參與,在互動中傳播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養。
據悉,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明確將科學普及定位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每年9月定為“科普月”。為高標準開展首個全國科普月(湖南)系列活動,省科協聯合全省全民科學素質綱要辦成員單位,創新采用“1+9+N”(1個主場活動+9大類主體活動+N場特色活動)模式,組織開展覆蓋廣泛、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科普服務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湖南省各地開展科普月活動1115場次,覆蓋公眾3571萬人次。其中,千館展覽探未來活動252場次,萬場報告話前沿501場次,學會、科普陣地、高校科協、企業科協、農技協聯合行動105場次,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257場次。全方位、多維度滿足不同群體的科普需求,為湖南建設創新型省份、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