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源頭通報:防護洗脫不規范,造成聚集性疫情
據央視新聞消息,據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目前已完成本次疫情52個相關病例的病毒基因測序工作,均為德爾塔毒株,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提示是同一個傳播鏈。本次疫情早期報告的保潔員病例,基因序列與7月10日由俄羅斯入境的一架CA910航班的一例輸入病例的基因序列一致。
經調查發現,這些保潔員工參加了CA910航班的保潔工作,工作結束后,由于防護洗脫不規范,可能造成個別保潔人員感染,進而在保潔員的人群當中擴散傳播。該公司的保潔員同時負責了國內和國際航班的垃圾清運,機場的其他工作人員由于接觸了保潔員,或由于接觸被污染的工作環境而造成感染。
2
中紀委通報:祿口機場管理不到位,造成疫情蔓延
本次疫情的源頭,南京市祿口機場保潔人員,防護洗脫不規范,可能造成個別保潔人員感染,從而導致聚集性疫情。
7月28日,中紀委官方網站發布文章,直接點名祿口機場監管缺失:
在境外疫情形勢依舊不容樂觀的情況下,祿口機場存在監管缺位、管理不專業等問題,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沒有落細落實。
據報道,本輪疫情的早期確診病例主要是參與機場航班的地服、保潔等崗位,而南京祿口機場保潔公司系項目外包。在工作程序、流程上,機場沒有將負責境外和境內的保潔人員區分開,日常監管嚴重缺位。
更嚴重的是,機場還存在管理不專業的問題,把國際航班與國內航班由原來的分開運營變為統一混合運營,造成境外疫情流入,導致疫情擴散。此外,在發現陽性樣本之后,祿口機場對相關人員的防控管理也不到位,造成疫情蔓延。
3
南京疫情已蔓延至15省份27市!確診超200人
作為一個年吞吐量超過2000萬、日均旅客近7萬人次的大型機場,機場被污染,意味著,“柜臺、廁所、餐廳里都有可能有病毒。”而這些病毒,有可能從機場這個大型交通樞紐出發,隨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旅客,傳播到全國各地,一位流行病學家表示。
然而,在疫情發現之初,卻仿佛沒人意識到這個問題。
一位流行病學家提到:官方通報的信息中,始終沒有公布最關鍵的信息:保潔人員在機場的活動軌跡,以及機場各個重點區域和場所環境樣本的采樣結果。在此前,這是疫情通報的規定動作。不僅如此,這位流行病學家認為,從南京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流調做得也很差”。
回顧起來,這座新一線城市的國際機場,在疫情防控上,稚嫩得像是一個新手。
根據全國各地疫情數據并統計后報道,在7月20日-7月29日9天期間,南京疫情已蔓延至全國15省份27市。據不完全統計,本輪疫情累計相關感染病例已超300人。
另外,根據近日成都、北京等7地報告的本土新增病例來看,張家界已成為南京疫情外溢的中轉站,成為本輪疫情的另一傳播中心。專家和媒體稱:南京疫情經張家界二次放大傳播,南京與張家界或已形成疫情傳播雙中心。
7 月 31 日,因疫情防控不力,鄭州市委決定免去付桂榮同志的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職務,責令市衛健委黨組對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領導班子作出調整。當日,市衛健委黨組召開會議,免去馬淑煥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職務。
4
青島疫情源頭:防護消毒不規范,造成聚集性疫情!
這次南京祿口機場監管缺失,讓我們聯想到去年10月的青島疫情。
不同的疫情源頭,同樣的原因導致——防護消毒不到位,監管缺失,導致聚集性疫情。
去年青島疫情的源頭,是由于兩名感染者在青島市胸科醫院隔離觀察期間離開封閉病區到CT室檢查,因防護消毒不規范,導致CT室被病毒污染,進而傳染了次日上午到同一CT室檢查的住院病人李某某和陪護牛某某并將病毒帶入結核病區,導致這起疫情在醫院內傳播。
5
負責人被追責!
檢驗實驗室引以為戒!
青島疫情追責:青島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隋振華同志停職,接受進一步調查;青島市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鄧凱同志免職,接受進一步調查。
而在7月23日,江蘇省委決定暫停馮軍同志東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
無論是機場還是醫院,都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場所。而臨床實驗室尤其是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承擔了大量核酸檢測工作,同樣是疫情防控的重點。
實際上在去年底,英國最大的檢測實驗室米爾頓·凱恩斯燈塔實驗室(Milton Keynes Lighthouse Laboratory)暴發疫情。
據悉,該實驗室的四個科學家團隊中,有三個團隊報告發現新冠病毒陽性病例,行政和倉儲部門也報告了確診病例。一位匿名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有多少人受到影響,但一個70人的實驗室小組中,約有20人被隔離。
報道稱,疫情給實驗室帶來很大壓力,由于需求不斷增加,實驗室被要求每天檢測7萬份檢測樣本。實驗室工作人員指出,他們是為了確保達到目標,而違反了確保員工安全的規定。
無論是國內這兩次疫情的爆發,還是國外實驗室的疫情。都給我們提了個醒:日常清潔消毒工作要按規定做好!實驗室安全防控的閉環是否真的全封閉、是否還有隱患,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查漏補缺。
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如何消毒
《臨床基因擴增實驗室工作規范》中有對物表清潔、消毒的要求,不同的實驗區域應當有其各自的清潔用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1.基本原則:由清潔區向污染區進行,潔具不可交叉。
2.清潔消毒方向:準備區標本制備區擴增區產物檢測區
3.清潔消毒范圍:工作區域的物體表面(含桌、椅),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空氣和工作臺面可使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也可使用空間消毒器進行全環節消毒。
4.不可使用紫外線消毒器及化學消毒進行有人狀態下的消毒。
5.PCR室內的消毒應防止揚塵(減少人員走動)、殺滅DNA或RNA的基因片段。可選擇懸掛紫外線燈管進行空氣消毒,試驗前照射30-60分鐘,實驗結束照射30-60分鐘,必要時延長照射時間(可照射一夜)。
6.終末消毒:當出現實驗室污染時,應按要求立即撤出相關人員,在無人情況下可使用化學消毒劑進行終末消毒,如熏蒸法:過氧乙酸1g/ m 加熱熏蒸(濕度70-90%),密閉24小時;氣溶膠噴霧:3%過氧化氫:20mL/m 氣溶膠噴霧;5%過氧乙酸2.5mL/m 氣溶膠噴霧(濕度20-40%)。
實驗室日常清潔消毒應該如何做?
1.每日工作前后,對工作區域表面、地面進行清潔并消毒,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清潔采用濕式、不揚塵的方式進行。
2.物品防塵存放。墻面定期清潔,有可見污染及時進行清潔消毒。
3.配備移動紫外線消毒裝置進行空氣和物表的消毒。
4.生物安全柜的消毒:
每天工作前:對生物安全柜的內表面進行消毒,包括工作臺面和內壁使用消毒劑擦拭。工作結束:柜內物品全部消毒后移出。消毒劑擦拭臺面四周、以及玻璃內側燈部位。
消毒劑應選擇能夠殺死生物安全柜里可能發生的任何微生物(70%乙醇、含氯消毒劑)。在使用漂白劑等腐蝕性消毒劑后,還應用無菌水再次進行擦拭。
停用生物安全柜前,運行5min以凈化內部空氣。
終末消毒:需要進行終末消毒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