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德國科學家阿貝(Abbe)根據衍射理論首次推導出衍射分辨極限,即能夠被光學分辨的兩點間的距離總是大于波長的一半。換句話說,傳統的光學顯微鏡分辨率有一個物理極限:它不可能突破0.2微米,這也被稱之為“阿貝魔咒”。而艾力克·貝齊格(Eric Betzig)、斯特凡·W·赫爾(Stefan W. Hell)和W·E·莫爾納爾(W. E. Moerner)于2014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正是因為突破了這個極限。由于他們的成就,光學顯微鏡現在可以進入納米世界了。相較于另一種大家熟悉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技術——電子顯微鏡,超分辨率光學顯微鏡有其獨特的優勢,譬如通過它可以對單個活體細胞內部的結構和生理活動進行觀察,而電子顯微鏡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這三位科學家可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獲獎也極大促進了中國超分辨率顯微鏡市場的發展。
通過日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召開的第八屆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發展研討會顯微成像技術論壇,筆者近距離接觸了許多來自中國頂級科研機構的生命科學實驗平臺顯微成像部門的一線管理及技術人員,也近距離感知了超分辨率顯微技術的熱度。
盡管傳統的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依然是當前細胞生物醫學成像領域的主力儀器,但得益于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結果,中國相關領域的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已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先進的超高分辨率光學顯微鏡。而徠卡、尼康、蔡司等主流光學顯微鏡廠商也及時把握商機,紛紛加大了相關產品在華的推廣力度。據筆者了解,實際上在2014年之前,基于不同超分辨率原理的商業化產品在市場上已經可以看到,只是由于價格較為昂貴,沒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到2014年,這一市場才開始真正發力,據保守估計,去年中國市場相關產品的銷售數量至少在10臺以上。本次會議上不少單位對該類產品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流露出購買意向。
與此同時,中國的一些科研單位(譬如:浙江大學,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等)也在進行超分辨率光學成像技術的研究工作。我們期待這項技術能夠幫助納米工程、生物工程、醫學、材料學等相關研究領域的科學家獲得更多的發現。(主編當班)
這三位科學家可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獲獎也極大促進了中國超分辨率顯微鏡市場的發展。
通過日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召開的第八屆中國生命科學公共平臺管理與發展研討會顯微成像技術論壇,筆者近距離接觸了許多來自中國頂級科研機構的生命科學實驗平臺顯微成像部門的一線管理及技術人員,也近距離感知了超分辨率顯微技術的熱度。
盡管傳統的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依然是當前細胞生物醫學成像領域的主力儀器,但得益于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結果,中國相關領域的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已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先進的超高分辨率光學顯微鏡。而徠卡、尼康、蔡司等主流光學顯微鏡廠商也及時把握商機,紛紛加大了相關產品在華的推廣力度。據筆者了解,實際上在2014年之前,基于不同超分辨率原理的商業化產品在市場上已經可以看到,只是由于價格較為昂貴,沒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到2014年,這一市場才開始真正發力,據保守估計,去年中國市場相關產品的銷售數量至少在10臺以上。本次會議上不少單位對該類產品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流露出購買意向。
與此同時,中國的一些科研單位(譬如:浙江大學,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等)也在進行超分辨率光學成像技術的研究工作。我們期待這項技術能夠幫助納米工程、生物工程、醫學、材料學等相關研究領域的科學家獲得更多的發現。(主編當班)
顯微成像技術論壇來自科研機構的報告嘉賓分別是:

浙江大學醫學院 吳航軍

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細胞分析技術平臺 王艷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 于洋

南京醫科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胡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吳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