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驗室”是北京市教委貫徹落實國家和北京教育、科技規劃綱要,促進北京地區高校協同創新,服務北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而建設的科技創新平臺,其目標是緊密圍繞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需求,強化應用,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產業持續發展能力。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教委圍繞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需求,結合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擬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城市交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有重點、有步驟地建設約10個“北京實驗室”。
“北京實驗室”投入采取項目驅動的方式,每年每個實驗室投入經費800萬元人民幣,鼓勵參與單位充分利用已有科研基礎條件,充分發揮既有資源的利用價值,聚合產學研最優資源,攻關地區核心產業需求,以產生最大協同增效。
“北京實驗室”主要依托具有較強應用基礎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采取產學研合作的方式進行建設。以新能源實驗室為例,該實驗室由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4所在京高校和北汽集團、北京市電力公司兩家企業組成,實現了最強科研力量與區域新興產業實際需求的無縫對接,讓高校研究力量成為區域產業保障,使區域產業需求成為高校研究動力。
人才培養在“北京實驗室”被置于突出地位。據統計,新能源汽車北京實驗室2012年至2013年度累計培養碩士研究生49名、博士研究生8名,委派4名博士研究生赴美、英、德和澳大利亞進行國際合作交流培養?!氨本嶒炇摇蓖黄屏烁咝撔氯瞬排囵B的行政界限,不同校的研究生可以共享實驗室的科研數據,實驗設備也實現了共享互借。
在“北京實驗室”架構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正在形成。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劉雪峰說,由該校牽頭的現代交通金屬材料與加工技術北京實驗室,正在探索科研工作與人才培養的有效結合,核心做法是聘任研究院和企業中的科研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為兼職的研究生協助指導教師,并以科研任務為紐帶,安排實驗室的青年人交叉進入不同單位的崗位,實現對青年拔尖人才的協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