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鐘南山院士團隊聯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的一個研究團隊,首次全面描述了DeltaVOC的傳播鏈、病毒載量動力學和局部暴發的臨床特征。
研究表明,與入住同一家醫院的野生型隊列相比,DeltaVOC感染有著更短的潛伏期和更高的病毒載量,而且會導致更嚴重的相關疾病。相關內容于9月12日發表在《EClinicalMedicine》上,題為“Transmission,viralkinetics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theemergentSARS-CoV-2DeltaVOCinGuangzhou,China”。
該研究將2021年5月21日(官方確認首例病例)至6月18日(最后一例與首例病例相關)期間7例DeltaVOC感染的159例病例作為研究對象。由于當地政府組織的社區隔離和重復核酸實時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的快速行動,DeltaVOC的傳播僅限于幾個社區。所有患者均為當地居民,流行病學證實僅與單一的DeltaVOC來源有關。
研究者收集了流行病學特征、病毒基因組序列、病毒載量動力學、臨床特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收集的流行病學數據包括直接接觸確診病例的接觸史或確診者居住過的地方,如餐廳、商場、便利店、學校等。潛伏期被定義為從接觸到發病的天數,在能夠提供與確診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觸的確切日期的患者中估計。實驗室和放射學檢查結果來自電子病歷。收集入院時的實驗室檢查結果。胸部CT是放射學評估的主要來源,并在入院后三天內進行。
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和系統發育樹分析,研究者描述了DeltaVOC傳播的整個鏈條。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和間接的短距離接觸,如就餐、家庭密切接觸和社區聯系。研究顯示,通過用餐傳播(30·8%)最頻繁,其次是家庭接觸(29·6%)和社區傳播(18·2%)。
廣州地區SARS-CoV-2DeltaVOC傳播的流行病學傳播網絡
研究分析了159例DeltaVOC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其中輕癥占25.8%,中度占61.6%,嚴重占5.0%,危急占7.5%。在過去的14天內沒有人在國外生活或旅行。33%的患者年齡在60歲或以上,60%為女性,30.8%至少有一種合并癥。10例完成了全面接種。其中,30%為輕度病例,70%為中度病例。入院三天內最常見的癥狀是咳嗽(65%),其次是發燒(63%)和咳痰(53%)。腹瀉(5%)和嘔吐(4%)的胃腸道癥狀并不常見。
同時,研究者還收集了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收治的一組野生型SARS-CoV-2隊列的病毒載量動力學和臨床特征,以進行比較。野生型隊列由2020年1月至2月(第一波大流行)期間具有完整病歷的所有260例病例組成。
研究數據表明,首先,DeltaVOC的傳播速度快。DeltaVOC在十天內完成了連續四代傳輸,平均每代傳輸為2.5天。在某些人中,從獲得感染到進一步傳播的持續時間僅為一天。其次,與野生型隊列相比,DeltaVOC隊列的潛伏期較短,這表明DeltaVOC的毒性更強。第三,來自不同流行病學世代的大多數病毒基因組幾乎相同,只有不到三個突變。由于SARS-CoV-2病毒在體內不斷快速變異,與第二代相比,第五代和第六代沒有新的突變,這證實了病毒的快速復制和傳播。
研究還發現,DeltaVOC具有較高的病毒載量。受體結合域中的幾個關鍵突變極大地改變了刺突蛋白與ACE2受體的直接接觸,并導致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種引起的免疫保護受損。DeltaVOC組的Ct值比野生型組低約12以上,理論上比感染了DeltaVOC的患者體內的病毒多出1,000倍以上。同時,與野生型隊列相比,DeltaVOC隊列的病毒清除速度較慢。
感染SARS-CoV-2野生型或DeltaVOC的住院COVID-19患者的最高病毒載量
此外,研究者在DeltaVOC隊列中發現了更大比例的<18歲感染病例。在亞組分析中,DeltaVOC隊列中的所有危重病例都是年齡>60歲的老年人,而野生型隊列中的這一比例為69%。這一差異表明老年患者更容易感染DeltaVOC。老年人對DeltaVOC的易感性與免疫衰老有關。與野生型隊列中的患者相比,DeltaVOC隊列中60歲以上的患者惡化為危重疾病的風險增加。
Cox回歸分析顯示病毒譜系與疾病進展有關。研究發現感染DeltaVOC譜系的患者在惡化為危重疾病方面的風險高于野生型隊列。DeltaVOC感染表明可能出現更嚴重的臨床狀態和更差的結果。
總之,與SARS-CoV-2野生型譜系相比,DeltaVOC具有更高的傳染性、病毒載量和更高的疾病進展風險。這些數據為了解DeltaVOC的特征提供了見解,有助于對抗這種迅速蔓延的全球大流行。包括快速追蹤、隔離、限制社會環境和全市核酸篩查在內的強化防控措施對于遏制突發高傳染性變異的爆發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