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到白馬園區調研,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利根、校長陳發棣、副校長丁艷鋒接待了徐南平一行。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藍紹敏、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科技部農業科技司巡視員王喆、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領導班子成員雷風云、南京市政府副市長蔣躍建、南京市政府秘書長翁國玖等陪同考察。


丁艷鋒代表學校介紹了南京農業大學白馬教學科研基地概況,并詳細介紹了南京農業大學牽頭建設的作物表型組學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總體規劃、最新進展以及取得的九個“一”的顯著成效。他表示,今年2月,教育部鐘登華副部長、江蘇省人民政府王江副省長共同簽署了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作物表型組學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協議,南京農業大學成為教育部指定的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唯一牽頭高校。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龍翔等多位代表向國家建議盡快啟動作物表型組學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引發廣泛關注。
徐南平對南京農業大學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建設成效給予肯定,希望學校加快推進建設進度,建成后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充分發揮設施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隨后,陳利根和陳發棣來到田間高通量植物表型測量設施前,現場調研并指導設施建設。他們要求,抓緊建立設施建設推進的工作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扎實推進設施建設取得實效,盡早發揮設施在促進生物種業、農業產業、信息產業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參與考察的還有南京市發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商務局、投促局、外辦,溧水區和我校黨辦、科學研究院、白馬教學科研基地建設辦公室有關負責同志。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作物表型組學研究”
為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國發〔2013〕8號)文件精神,提升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確保我國糧食和種業安全,南京農業大學牽頭并聯合國內有關單位,積極向國家發改委建議啟動“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建設。目前,該設施建議已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發改高技〔2016〕2736號)。
作物表型的精準鑒定是全面認知作物遺傳規律的基礎,是重大農作物品種創制的突破口,是科技支撐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關鍵。針對基因型-環境-表型關系深入解析這一重大科技需求,綜合運用模式識別、農業遙感、數據建模、組學分析等新技術,建設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高通量表型數據采集與鑒定系統,環境模擬與監測系統,表型組-基因組大數據分析與整合系統。設施建成后,具有從分子細胞到組織形態多層次、多生境和全生育期多尺度,對主要作物進行年百萬株以上及日百畝大田以上的作物表型精準采集與深度解析的能力。為系統揭示作物表型形成規律與基因和環境調控機制、構建高效精準分子設計育種體系提供支撐,保障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