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個卓越的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優秀的思想品格,獨特的領導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些,都與領導者的眼光與胸懷息息相關。
領導者具有寬闊胸懷,才能人盡其才,為實現企業目標,全員一心。
胸懷寬廣從低到高,可分為七重境界:
容人之短;容人之異;容人之過;容人反對;容人之長;容人分享;嚴于律己。
領導者要允許下屬有短處,這屬于領導者的底線標準。“犯錯誤的是人,不犯錯誤的是神,犯錯改錯是好人!”現實工作中,不存在沒有缺點的人,作為企業領導,對員工不能求全責備。
當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開始選用的是沒有什么缺點的將領做統帥,但戰績很糟糕。后來,他大膽任命格蘭特將軍為總司令,發揮他“善統兵打仗、可決勝千里之外”的帥才優勢,而容忍他“嗜酒貪杯”的弱點。戰爭結局證明:林肯選擇格蘭特將軍做統帥,是多么正確的。
這里的“異”,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員工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存在著差別。領導者要正視差異,尊重差異,將差異看成資源。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面對的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企業組織中個體的差異對組織的生存和發展極為重要。差異可以互補,可以相互啟發,可以打破原先習慣的路徑依賴,可以產生不同的新見解和新思想,找到改善的新路徑。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工作中,只要不墨守成規,常常就會犯錯。如果總盯著下屬的短處和過錯,就可能束縛下屬的手腳,弱化了他的探索意識。容人之過,還包括包容別人的誤解、委屈。戰國時期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老將廉頗的誤解、無禮,不與后者爭高低,是容人之過的典型。
如果一個領導只能聽贊美,聽不進不同意見,就會嚴重抑制了那些由少數派提出的、不同尋常的觀點,就有可能犯錯誤。但是,本能上人們常常是自我中心的,相信自己正確,都喜歡聽表揚,不喜歡不同意見。所以,能虛懷若谷,聽不同意見甚至是反對意見,是不容易的。當年王安石才干突出,其變法的出發點、宗旨、措施都應該是符合當時宋朝具體情況的,但他急于求成,凡有相反意見,一律痛斥,最后因為樹敵太多而不得黯然下課。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不能吸收不同意見乃至反對意見是重要的原因。
容人之長,包括領導者能與別人分享對方的喜悅、得意,能為別人提供表達喜悅的機會;允許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不妒忌別人的長處和成功。要容人之長,有甘為人梯的精神,樂于別人在工作上、事業上超越自己,不嫉賢妒能。漢高祖劉邦在總結楚漢相爭奪取天下的經驗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扶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這段話早已傳為美談,說明了劉邦肯容人之長的寬廣胸懷。
在領導和管理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分享,分享客戶、財富、榮譽、機會、平臺、乃至權力等等,總之,需要分享資源。因為資源的稀缺性,物質、權力、榮譽、機會等資源都是稀缺的,人對損失更敏感。因此,領導者胸懷寬廣需要給下屬財富、平臺、機會、權力等,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肯于分享財富、機會、權力等資源的領導,因為其寬廣的胸懷,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追隨者。
領導者的胸懷不僅是正確對待下屬,還包括嚴于律己:嚴格要求自己,尊重規則和制度;正確認識自己,有自知之明,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上文提到過的名將廉頗,得知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以大局為重的寬廣胸懷以后,主動“負荊請罪”, 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體現了一個優秀領導者敢于承認錯誤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