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環球科學》創新榜
創新,很簡單的兩個字,但與它相關的故事,卻很不簡單。中國正在發生的創新故事,尤其不平凡。目前,世界500強企業中,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的企業已有470家;中國本土企業的研發機構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也在朝著“中國創造”堅定前行。在包括光明日報在內的傳媒界、企業界、學術界等眾多機構的襄助下,權威科普雜志《環球科學》編輯部歷時6個月,調查了近百家大型本土科技公司與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新近發布了“2013年度《環球科學》創新榜”,試圖為讀者繪就一幅沉淀在繁榮與增長之中的“中國創新圖譜”。
1 3M中國研發中心
作為3M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研發中心,3M中國研發中心擁有3M全球第一家11萬伏高壓實驗室、3M亞洲最大的NVH(汽車行業減震降噪)實驗室等世界一流實驗室,創新產品和創新技術產出量保持著每年10%的增長率,近幾年新產品活力指數(新產品銷售在過去5年中占銷售額的比例)接近40%。研發橫跨通訊、電子、電力、納米技術、黏接劑、清潔能源技術、新材料等諸多領域。
2 ABB中國研究院
本土協作與全球一體化的雙重創新模式,推動著ABB中國的快速發展,也使它在ABB全球研發體系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ABB中國研究院參與或主導研發的世界首個雙臂7軸機器人、最快的線路差動保護、大規模風電送出研究、新型絕緣材料、多端混合直流輸電技術等都是全球領先的技術。
3 GE中國研發中心
作為多元化工業研究機構的代表,GE中國研發中心的實驗室超過60個,其中有超過2萬平方米的國際一流實驗室,擁有各種世界前沿的大型研究設備,是國內極少數具有基礎科學研究能力的企業研發中心之一,在醫療設備、污水處理、鍋爐能效、燃料電池、照明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4 華大基因
華大基因是中國生命科學產業的一個奇跡,而創造這個奇跡的正是該公司規模龐大的研發中心。該中心擁有高通量測序、農業基因組學、基因檢測、動物轉基因、微生物生物感應器、分子育種等重要實驗室,下屬研究機構分布在中國、亞太、歐美多個國家和地區。華大基因的跨國協作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均為本土研發的翹楚,已成為世界最大和最具競爭力的基因組學研究機構之一。
5 卡特彼勒中國研發中心
卡特彼勒中國研發中心近年來保持了極快的發展速度,成為卡特彼勒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綜合性研發中心。該中心提出并構建了研發創新的生態系統,將研發中心、測試驗證基地、物流、供應鏈、高校及科研院所、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整合到研發生態體系中,并通過多國協同創新,大大提高研發效率。該中心還將新產品導入、5S管理模式、知識產權管理等創新管理模式引入中國,致力于全面提升中國研發人員的創新能力。
6 沈陽機床設計研究院
一家企業的設計研究院,卻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正是這些不遜于一流學術研究機構的創新平臺,讓沈陽機床成功開發出了世界首臺智能化數控機床,幫助制造業實現自動化、高速化、無人化加工,以及數字化的工廠管理。沈陽機床設計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解決了機床產業“中國制造”最核心的問題,使國產數控機床的生產成本降低50%以上,大大增強了中國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7 陶氏化學上海研發中心
作為全球涂料行業的重要研發基地,上海研發中心是陶氏化學在美國以外規模最大的研發中心,擁有80多個配備先進設備與技術的實驗室,涵蓋核心研究、產品開發、技術支持等不同領域,成為陶氏化學重要的增長引擎之一。上海研發中心還積極參與中國本土的行業標準制定,多次獲得國家或行業獎項。
8 微軟亞洲研究院
微軟亞洲研究院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基礎研究機構,研究團隊及其研究方向遍及計算機基礎研究的20多個方向,組建了人機交互、機器學習、移動與感知、自然語言計算、視覺計算等20個重要研究組。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培養本土創新人才方面也有突出表現,培養了多位IEEE院士及大量互聯網精英,活躍在中國的IT產業,執教于中國一流大學,對中國IT產業的未來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9 西門子中國研究院
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7個實驗室,是西門子的中央研發機構之一和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部分。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利用西門子的全球創新優勢,發展了一套橫縱融合的創新體系,不斷根據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開發出顛覆性的創新技術與產品。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還大量吸納來自西門子外部的優秀技術,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
10 中興通訊
作為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中興通訊在全球各地共設立18個研發機構,在技術創新與研發上連年保持高投入,這使得中興通訊在4G、云計算、物聯網、智能設備等高新技術領域獲得了大量專利,全面覆蓋英、法、德、美等主要發達國家及新興發展中國家,國際專利申請數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國和全球通訊與IT領域,中興通訊都是一支快速崛起的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