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26日,第十五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及展覽會(BCEIA 2013)在北京展覽館隆重舉行。借此之機,23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分析測試儀器與技術評議質譜專業組在北京展覽館對國產質譜儀器進行了專場評議與研討(以下簡稱為:質譜評議),本次質譜評議首次僅關注國產質譜。
質譜評議會現場
評議會由軍事醫學科學院魏開華研究員主持,參加評議的專家有: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王光輝研究員、中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蘇煥華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李重九教授、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馮先進研究員、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高工趙曉光、中科院科學儀器研究中心于科岐研究員、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李冰研究員、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劉麗萍、鋼鐵研究總院胡凈宇。
會議上,來自廣州禾信、上海品傲光電、中科科儀、上海舜宇恒平、安徽皖儀、聚光科技、北京普析通用、北京東西分析以及江蘇天瑞的國產質譜儀器及相關設備廠家的產品研發負責人向專家組介紹了各自公司質譜儀器研發、應用的整體情況和最新進展。專家給每一個報告的產品進行了書面評價,包括:創新性、知識產權、性能指標、售后情況及總體評價等,還提煉出了各自的特色技術,并提出了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相比于國外,中國的質譜技術起步晚。雖然在上個世紀60年代,北京分析儀器廠曾研制生產過磁質譜,但后來因為各種原因中斷,國產質譜真正起步是本世紀初。經過了近10年的發展,目前國產質譜的制造商約10家,已上市或研發中的質譜種類包括單四極桿質譜、飛行時間質譜、離子阱質譜、三重四極桿質譜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氦質譜檢漏儀不僅技術上可以跟國外先進產品相媲美,而且已經在國內多個行業占領了較高的市場份額,它的發展經驗值得其他國產質譜企業借鑒。
評議專家組認為,“國產質譜從無到有,并且有了一支專注于質譜研發的隊伍。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但目前,雖然我們有了國產質譜產品,但在市場推廣方面卻很艱難,正如國產質譜廠家代表所言,“我們現在是在‘摳’市場,但凡資金不緊缺,基本都選擇國外品牌。”在質譜市場競爭中,國產廠家幾乎不堪一擊。
質譜評議組專家合影
如此境況,國產質譜難以持續發展,一味投入,沒有回報,企業堅持也很難。怎么打破僵局?評議組專家和參與評議的企業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議。
專家認為:(1)目前,我們已經可以仿照做出產品,但沒有競爭力,除了在提高儀器易用、耐用和可靠性方面下功夫外,當務之急是在此基礎上消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做出創新。整機創新很難,是否可以局部創新,如燈絲的材料選擇,如何讓EI到CI源切換更加容易等。(2)根據國家的熱點,針對特定的用戶,設計專用儀器。(3)國產質譜現在主要的客戶群在基層,因而必須在應用上下功夫。針對用戶應用需求,提供從樣品處理到分析完整的解決方案。
總而言之,國產質譜想要突出重圍,要做到 “技術要新,工藝要實,配置要全,應用要細,服務要精”,此外,還需要國家的支持、用戶的認可及企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