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大多數人熟悉、可進入人體呼吸系統的顆粒物標準為PM10,即指直徑等于或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相對于PM10來說,PM2.5顆粒更小,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更長、運輸距離更遠,除此之外,由于PM2.5其本身存在毒性并攜帶大量細菌和病毒,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日本環境省2007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大氣中可入肺顆粒物的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那么在此后5天內,部分65歲以上老者的呼吸系統疾病會加重,這個年齡段人群中因患哮喘或肺炎等疾病而死亡的幾率會升高1.1%。
2008年廣州市秋季PM2.5的測量數據已表明,廣州PM2.5的濃度均超過了美國EPA的相應標準,超標倍數高達1.3~2.9倍。
PM2.5主要來源是汽車尾氣、燃料燃燒、工業廢氣排放等人為污染。與全國的其他城市相比,特別是與毗鄰的香港相比,廣州市的PM2.5是要明顯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廣州的機動車數量較大、尾氣排放較多以及燃煤、燃油、化工等當地污染源比例高于其他城市。
較小的PM2.5顆粒可以穿透人體呼吸道的防御毛發狀結構(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纖毛)進入人體內部,引發人體整個范圍的疾病。PM2.5對心血管系統也可以產生毒性作用。它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危害人體的心血管:一是通過引起炎癥反應及繼發的高凝狀態,二是通過改變自主神經功能。人體吸入PM2.5顆粒物后可能會引發機體的一系列急性應激反應,并改變循環系統功能,從而導致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生。
另外,PM2.5短期內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發作。50%吸入的PM2.5會沉積在肺部,造成肺部硬化、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
美國早在1997年便將PM2.5列為檢測空氣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在我國,PM2.5的檢測早已經出現在學術檢測范疇。
調查中顯示,PM2.5中重金屬的含量較高,其中鋁、鐵、鋅和鉛的含量顯著高于其它元素。鋁和鐵是典型的地殼元素,主要來源于土壤、建筑塵和海鹽粒等;而鋅 和鉛常作為人為來源元素的代表,鉛的污染主要來自與鉛相關的工業和汽車尾氣等;鋅的污染除受到電鍍、冶金、化工等工業影響外,還與煙煤、橡膠輪胎的磨損等因素有關。
秋冬季節是我國中東部灰霾多發時節,灰霾天氣發生時,應該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如果出行,最好要戴上口罩、紗巾。抵抗力較弱的孩子應該盡量待在室內,防止患上呼吸道疾病。這個時候也應少開窗,因為室內的空氣比室外干凈。持續的灰霾天也會使心臟病和肺病患者癥狀加重,健康人群也會出現不適癥狀,外出回來后應該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