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電:我國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中的第一個古生物化石考古實驗室,近日在天津自然博物館開放。它的出現將是廣大中、小學生探索遠古生命、思考和諧自然的第二課堂。通過全面親身體驗、參與互動、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是這個實驗室的主要特色。
實驗室面積約500平方米,由恐龍骨架展示區、化石挖掘體驗區、時光隧道展示區、化石標本修復裝架體驗區、三維立體恐龍體驗區以及多媒體軟件系統互動區組成,為觀眾提供互動體驗的科學平臺。實驗室最引人關注的是一條60多米長的“時間隧道”,它以生命演化為主題,以地質時間為線索,利用時光追索的方式,將觀眾帶入到史前世界。在這里,通過全景圖、復原圖以及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圖文展板、史前生物景觀圖及多媒體全方位的展示,使觀眾一下子置身于億萬年前,進而認識到幾十億年前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發展以及演化的進程。
實驗室建立了一套比較系統、趣味性強、科技含量較高、信息豐富的化石考古探秘實驗平臺,讓學生參與化石考古挖掘、修復、研究、裝架、復原的全過程。并通過配套多媒體軟件和課件、專業技術人員現場講解,探討地質歷史過程中古代生物的發生、發展、演化乃至滅絕之謎,結合氣候變遷、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等現象認識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環境的重大意義。